“以前是瞎碰运气,上千家企业挨个敲门,不少人打心底里排斥。现在政府牵线,可以直接联系到实控人,这效率提升太明显了!”温州银行平阳支行相关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带来的直观变化。
借助“申报清单”与“推荐清单”的闭环管理,以及多部门整合的企业数据画像,银行告别了“盲目走访”,精准对接能力显著提升,走访效率大幅提高。
去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央地联动,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这套协调工作机制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对接效率上,更渗透到服务的全链条。第一财经记者近期跟随金融监管总局赴浙江、福建、山东等地区调研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从首贷服务破冰到无还本续贷扩面;从盲目走访到精准对接;从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逐步破解到金融服务生态的持续优化;从无序竞争到差异竞合,一系列的转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引导不同银行各展所长,形成互补服务生态,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小微群体,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机制破冰:首贷服务为初创企业注入强心剂
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开展首贷户“破冰”行动,是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重点工作之一。
传统小微客户营销存在精准度不足的问题,企业“首贷”身份需深度对接后才能确认。特别是初创期,不少小微经营主体由于不符合银行准入标准被拒之门外。
为破解小微企业首贷难题,多地引导银行机构“敢贷愿贷”,推动小微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以温州金融监管分局为例,该局对全市活跃经营主体进行筛分,梳理出无贷户与有贷户清单,指导银行建立首贷户储备库,结合企业融资意愿提升走访对接效率,让金融服务精准触达需求。
浙江傲隆管道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傲隆管道”)便是这一机制的受益者。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作为温州地区唯一的螺旋管生产企业,虽成立时间短、无营业收入和资产,但管理团队拥有15年以上行业经验,已与中交、中铁签订7000多万元订单。温州银行平阳支行根据无贷户清单精准对接,在平阳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班支持下,突破传统授信门槛,综合考量企业订单、法人信用等因素,1周内完成420万元信用贷款审批放款。
“我们致力于为企业量身定制专属金融解决方案。企业有央企订单作为强有力背书,经过综合评判,在准入端我们觉得是能进入的。”温州银行平阳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相较于国有大行在公司类贷款中对企业报表数据、经营历史等传统标准的要求,地方中小银行更加灵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处理,降低首贷户准入门槛,为更多企业提供支持。
投产后,该公司还将投入资金对厂房加固,添置新设备等,仍需要部分的资金支持。当前,温州银行平阳支行已经在对接增加额度事宜,预计给予配置流贷、固贷、承兑、保函等多种融资产品,按照公司真实用途给予放款。
“我们企业的资金痛点主要在两个方面。”傲隆管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资金压力,“因为前期要设备投入,厂房改造,还要原材料采购,这一块银行已经帮我们解决了资金需求”;二是央企的结算周期一般都在三个月以上。企业负责人坦言,银行解决了初创期的资金压力,但后续央企供应链票据结算周期长、成本较高仍是待解痛点,期待进一步的金融支持。
效率提升:两张清单推动银企对接从盲目到精准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核心在于“申报清单”与“推荐清单”的无缝衔接,形成从需求摸排到精准服务的完整链条。该机制区县工作专班联合街道、乡镇、工商联等力量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全面摸排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此后,专班按照“合规持续经营、固定经营场所、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贷款用途依法合规”的标准,对“申报清单”进行严格筛选,最终形成“推荐清单”。这份清单不仅精准锁定目标企业,更附上政府整合的多部门数据“画像”:税务、发改、科技等部门的信息联动,让企业经营状况变得“可视化”。
“以前对外来企业了解不深入,传统信贷办法难以全面摸清底细。”路桥农商银行负责人举例说,“现在协调机制帮助我们更好地打通物流、资金流、水电费数据,哪怕企业没有抵押物,我们也能判断它的经营稳定性。”精准的信息支撑,让银行告别了“拿着名单碰运气”的低效模式,走访效率大幅提升。
银行的角色也在悄悄“变化”。起初,客户经理们对着数量庞大的企业清单犯怵,觉得是“额外任务”。“刚开始我们有些工作人员比较排斥,到后面我们发现工作机制确实有效果,就变成之前我们被动走访到现在主动要去走访。”温州银行平阳支行相关负责人说。
机制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国家统筹、地方落实、银行联动”的三级架构支撑。国家层面,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联动多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地方层面,省、市、区县分级落实,特别是区县工作专班作为“神经末梢”,每月组织银企对接会,对银行的走访数量、频次、授信额度、发放贷款等实行台账式管理;银行则组建专项团队,从“被动等待”转为“主动敲门”,服务姿态彻底转变。
招商银行淄博桓台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银行去寻找有贷款需求的客户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人力成本。“有时候银企信息不对称也导致了部分企业融资成本提高,我们真心希望机制和政府多给我们银行和企业搭建沟通桥梁。”
政策扩面:无还本续贷为中型企业解续贷压力
将中型企业纳入"政策朋友圈",如一阵及时雨洒向实体经济。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去年9月发布的《关于做好续贷工作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突破性地提出阶段性拓展适用对象。对2027年9月30日前到期的中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管控水平和信贷管理制度,比照小微企业续贷相关要求提供续贷支持。
三年期的政策窗口,为中型企业打通了资金周转的"任督二脉"。浙江省瑞安市华忠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就真切尝到了政策的甜头。这家深耕水产养殖、加工与销售的企业,今年初正陷入“钱荒”的焦虑:5500多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即将到期,叠加原材料价格一路看涨,让企业犯了难。
得益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架桥,让瑞安农商银行第一时间捕捉到了企业的困境。银行客户经理带着方案找上门,迅速为企业制定信用融资方案,开辟“绿色通道”,压缩信贷流程,为其提供了5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无还本续贷,成功解决了企业的续贷难题,有效降低了财务成本。
“其实基层在这几年调研过程中,小微企业已经享受很多年无还本续贷政策了,但是中型企业一直呼吁较多。中型企业的转贷压力对资金的需求其实更大,所以去年下半年的增量政策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温州金融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称。
去年新政一出,温州金融监管分局督促银行“提前1个月对接企业”,建立完善续贷支持、尽职免责和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应续尽续”。
生态优化:银行竞争从无序到竞合
曾经,大型银行凭借资源优势下沉市场,“掐尖”优质小微企业的现象一度挤压中小银行生存空间。如今,随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与监管引领,银行间竞争正从无序争抢转向差异化良性发展。
监管导向成为关键推力。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金融机构需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定位,探索可持续服务模式,避免无序竞争。台州金融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直言:“金融服务可以‘卷’,但要‘卷’在核心优势上,走差异化道路。”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落地进一步优化了竞争生态。第一财经调研获悉,企业被纳入“推荐清单”后,通常由两三家银行对接,各展所长避免扎堆争抢。
农业银行东营分行负责人感受明显:“银行间不再是同类竞争,而是互补合作。比如农商行擅长结算效率,我们专注汇率避险,共同为企业提供组合服务,这正是机制的价值所在。”
不过,这套协调机制外“私下拉客”的现象仍偶有发生。山东青州农商行负责人坦言,部分企业会因多家银行的外部营销讨价还价,但避免无序竞争已成为行业默契。“面对大型银行下沉的冲击,中小银行不得不通过优化办贷效率、调整利率与产品政策提升竞争力,没有优势就难守原有市场份额”。
三门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农商行的定位是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企业。我们的走访偏好和业务重心始终聚焦‘做小做散’,专注服务小微企业。毕竟,大型成熟企业已有更具实力的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我们更应关注那些易被大型金融机构忽视的群体,比如大学生创业者等,为他们提供亟需的金融支持,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契合自身发展特点的选择。”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