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之道,首在确立“以所有者身份买企业”的第一性原理,并以十年维度审视其护城河与现金流。财富之路,不在预测明天的价格,而在理解永恒的节奏,不仅要辨别循环何时孕育新机,也要分辨货币幻觉怎样偷走时间价值。唯有将微观企业价值、中观周期位置与宏观货币环境三者纳入统一框架,才能在喧嚣市场保持理性,在极端时刻保持果决,将资本复利转化为可持续的生活复利。
第一财经精心挑选了《大道:段永平投资问答录》《周期、估值与人性》《通胀的教训》三本书籍,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货币世界。
《大道:段永平投资问答录》
作者:赵理亚(选)/芒格书院(编)/段永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编辑部推荐:
这本段永平亲自认可的全球首部问答录,把“做对的事,再把事做对”拆成两百多条能套用在日常可复制的思考模型,涵盖了资产配置、企业甄选及人生战略等维度。即使投资者的情绪如潮汐般翻涌,也能锁定企业的真身与滚滚向前的现金流。
原文摘录:
首先,好赛道是不会进入低毛利时期的,低毛利的都是商业模式比较差,产品差异化很小的。作为创业者,你还要进去,那就脑子坏了呗。
投资也好,创业也好,其实都是要很认真地去想商业模式的。但我觉得创业还是有点不一样,你必须要创业的时候,你要做的东西是你自己真的有感觉的。我当年做游戏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我自己爱玩游戏所以我从来不批评爱玩游戏的学生,我就那样,我儿子要玩游戏,我让他玩。我只是想办法跟他商量,你玩多少时间,就要干很多事去挣时间而不是说简单地不让玩。我觉得所有的事其实都是游戏。有人喜欢学习其实是他有快乐嘛,游戏也是可以带来快乐的东西。
反正创业是这样的,你要是完全想赚钱,想出人头地,但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那真不知道最后能做出啥来。我做游戏的时候,像做小霸王游戏机时,我知道很多人会像我一样爱玩游戏。
那我想的事情就特简单,我并不需要说服别人去玩游戏,我只要把产品做好就好。你要搞一个新东西,要让别人知道这是个啥,那个过程远比你把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做好---质量做好了、渠道做好了、服务做好了--难度要大得多后面我们做企业,其实没有那么难。当然了,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你就必须得往前走。
作者简介:赵理亚是资深价值投资研究者,长期致力于段永平投资思想体系的研究与传播。段永平是著名企业家,小霸王品牌缔造者,步步高创始人,vivo和OPPO联合创始人。
《周期、估值与人性》
作者:凌鹏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编辑部推荐:
资产价格的波动,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人心在周期曲线上跳舞。作者用横跨二十年的市场切片证明,估值锚会随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漂移,而周期的钟摆永不停歇。把握“低买高卖”的关键,不在预测拐点,而在识别极端情绪下的估值错位,并敢于逆向而行。
原文摘录:
判断经济见底回升分如下两步。
其一,辨析经济回落的原因,只有明白经济回落的原因才可以集中精力判断这种力量在什么时候衰退,当这种力量衰退之时,或许就是经济见底回升之时。2010年4月,很多人担心欧债危机导致出口回落、房地产调控导致投资回落,全面看空中国经济,而第二季度工业增加值的变化似乎验证这种逻辑。事后看来,这种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出口数据、房地产投资数据、房地产新开工数据从来没有下来过。但是事后解释没意义,如何在事中把握才最关键。
其二,经济回升取决于库存水平和下游需求好转。一旦明晰了经济回落的原因,就可以知道经济上升的动力是补库存,而补库存的基础是下游需求改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建构其微观基础,在此之前,建构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上的宏观经济学略显粗糙,只能应对大起大落的世界,一旦进入腹地,就不够严谨。大类资产配置和宏观策略也是如此。花大量时间研究宏观,而一旦落实在具体的股票、债券和商品上,就缺乏基本的认识。这种缺乏微观基础的大类资产配置只有在宏观大起大落的时候才有意义,因为彼时剧烈波动的经济掩盖了细枝末节的区别。
作者简介:凌鹏是荒原投资创始人、总经理和投资总监。2015~2016年,他任兴业全球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投资专户经理。
《通胀的教训》
作者:[英]简世勋(Stephen D.King)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编辑部推荐:
本书用通俗语言拆解央行、政府与市场的心理博弈,直指政策失误与贪婪才是通胀真凶。作者以跨国案例实证,指出财政—央行协同失序易触发政策套利,削弱货币主权信誉,而及时透明的沟通、硬化预算约束及强化微观激励,方能稳定通胀预期、保障公共债务可持续性,为研判宏观政策走向、评估制度韧性提供可操作的参照系。
原文摘录:
通胀一旦形成,本质上就是不公平的。然而,人们关注的是通胀对收入和财富的“被动”影响:价格上涨让人们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对某些形式的储蓄造成较大冲击。
然而,对这种不公平采取的所谓“主动”应对措施,反而可能加剧问题。在社会中,一些群体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通胀的影响。比如拥有定价权的大公司,以及拥有工资制定权的工会工人。相对而言,处于不利地位的则是那些养老金微薄、现金储蓄不多,以及依赖资助生活的人。当“输家”面对通胀带来的困境时,往往会责怪“赢家”,从而忽视了通胀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在政治层面还是道德层面,直接保护人们的收入和财富都是必要的,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糟糕的是,如果忽视通胀的根本原因,时间越长,“救助”的成本就会越高。尤其是在能源价格剧烈波动之后,如1973年底油价翻两番,以及2021年和2022年天然气价格增长10倍等事件,单纯的救助措施只会掩盖惨淡的经济现实。
忽视人们在财富和储蓄方面的初始条件,意味着忽视了通胀引发的许多不公平现象。通胀不仅意味着商店中商品价格的上涨,它更是一种机制,让一些人未来的权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速贬值。不断上涨的价格最终会侵蚀货币的价值,破坏现金储蓄的实际购买力。
作者简介:简世勋是汇丰银行(HSBC)首席经济学家,英国下议院财政委员会专家顾问。英国政府亚洲工作组成员,欧洲中央银行影子银行委员会成员。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