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等举措,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经济面临复杂的内外部不确定环境,尤其是正值高校毕业季,就业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迫在眉睫。
《通知》最突出的亮点,一是杠杆化就业政策,通过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深化政银合作,优化业务流程,进一步提升贷款便利程度等,通过金融工具和手段提高稳就业的资源调动和配置能力,为当前就业提供更大政策支持力度和空间。
二是将企业放在稳就业的中心位置。这不仅反映在为企业稳岗扩岗提供专项贷款,还包括提高相关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如对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最高提至不超过90%等;对相关企业生产经营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申请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失业保险返还、社保等的缓缴等,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从而改善和提升企业边际投资收益率,使企业更有能力和实力进行稳岗扩岗。
三是扩大以工代赈政策覆盖范围和项目实施规模。这既维护了暂时遭遇失业困难群体的人格尊严,又强化社会奋进者基因,推动人们更积极地寻求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使失业保险等社会防护型保障体系不仅具有托底和善后的作用,而且散发出托举的功能,营造努力可改变困局的社会风气。
这方面的核心是要把握好尺度,即通过金融杠杆提升就业的资源调动能力,存在一个边际成本的消化和分担机制。因为金融杠杆是有成本的,何种情况适合通过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来稳就业,需有一个明晰的评判标准,设定这个标准的一个原则,应是相关专项贷款不会导致任何一方的处境和境况呈边际恶化态势,不会带来额外的负外部性成本等。
鉴于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等带有典型规制政策特征,因此有效提升公共治理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支持政策所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等,避免支持就业的专项贷款出现难以管控和识别的风险敞口。为此,需要强化规制的透明化担保体系,营造企业、政府与金融机构间的充分利益博弈场景,使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等的定价清晰化。
同时,失业保险返还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支持型就业政策,要真正发挥其稳岗扩岗作用,关键要理顺政策在经济社会的演进路径,及不同解决方案的边际损益特征。事实上,失业保险返还也好,社会保险补贴也罢,若这些政策的边际改善有助于就业市场的稳定,那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企业所担负的社保福利负担等压力过重,应启动社保、财税体制改革,真正从制度上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用法律制度的稳定性来为企业提供经营的稳定性。
事实上,失业保险和25%的社保补贴等,会否对那些企业产生稳岗扩岗的积极性,需进行一个敏感性压力测试,以避免企业为了获得优惠政策支持而作出逆向选择。
显然,若这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不能得到有效的舒缓,那么相关部门想方设法通过金融杠杆等手段撬动的稳就业资源,很容易被各种套利交易所侵蚀,从而事实上致使本可用于稳就业的资源,未能真正有效起到稳岗扩岗的作用。
同时,稳就业不仅需要稳岗扩岗贷款、失业保险返还等政策,更需制度变革拓宽市场活动空间和自由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改善投资边际收益率,低成本高效率促进市场需求偏好释放和匹配,这需要营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公共治理环境,需要减员增效的政府改革和轻税薄赋的财税改革,不断拓宽市场主体在经济社会的自由行动空间,用市场机会滋养就业水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当前就业是经济社会的稳定锚,就业友好型环境需要雪中送炭的稳岗扩岗贷款、失业保险返还等政策,同时还需社保制度、财政税收制度等的全面深化改革,用法律和制度的高度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预见性,为市场注入更多正循环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构建出制度型就业友好型环境,在时间轴线上拉长人们面向未来的信心。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