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宇
编辑:杨勇
题图:IC photo
从行业标杆到屡登投诉黑榜,被誉为民营体检“三巨头”之一的爱康国宾已深陷负面舆论的漩涡。
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以“爱康国宾”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投诉量高达1303条,投诉原因五花八门,但主要集中在“体检结果存在误差”“体检报告涉嫌造假”“强制推销”“服务较差”“操作不规范”等方面。不仅如此,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消费者对于爱康国宾的投诉与吐槽同样不在少数,这导致爱康国宾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爱康国宾成立于2004年9月,曾是民营体检行业的“领头羊”,但随着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尤其是美年健康等竞争对手不断扩张,使得爱康国宾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严重挤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测算数据,2023年民营机构体检人次约1.18亿人次,其中美年健康体检人次为2834万人次,而爱康国宾仅为800万人次,双方差距已十分明显。
伴随着市场地位的不断下滑,爱康国宾也从昔日的行业标杆沦落为消费者投诉重灾区,在呵护全名健康与追求商业利益之间,爱康国宾似乎已失去了平衡。
错失三年黄金发展期
2014年4月,爱康国宾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健康体检第一股”。然而由于当时中概股在海外遇冷,股价十分低迷,于是在2015年8月,爱康国宾开启私有化进程,计划从美股退市后再登陆A股,以获得更高的市值和融资能力。
按照爱康国宾的退市计划,一切应该很顺利,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2015年11月,美年健康向爱康国宾发出私有化要约,并先后两次提价,将私有化报价由17.8美元/股提升至25美元/股。
为了应对美年健康在二级市场上大量收购爱康国宾股票的行为,于是爱康国宾启动了“毒丸计划”,其目的在于增加收购成本,并保持公司独立性。此外,爱康国宾还向美年健康提出三项诉讼,以抵制其收购行为。不过,爱康国宾的退市计划也由此陷入僵局。
在经过反复拉锯与抗衡之后,直到2019年1月,爱康国宾才与阿里巴巴旗下云锋基金达成共识,完成了私有化。
从爱康国宾开启私有化到完成私有化,共历时三年又五个月,尽管私有化正式告一段落,但爱康国宾却因为这场旷日持久的争斗而错失了三年黄金发展期,导致业务停滞不前。
2016财年和2017财年,爱康国宾陷入了亏损泥潭,其净亏损分别为0.78亿元和1.09亿元。到了2018财年上半财年,爱康国宾的净亏损再度同比扩大近3%至1.54亿元。
爱康国宾被纳入阿里系阵营之后,双方在数据整合、流量转化等方面并未达到预期,也未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时至今日,爱康国宾依旧没能登陆A股。
反观美年健康,其在2015年8月通过借壳江苏三友成功登陆A股后就走了上持续扩张之路。2016年,美年健康以26.97亿元收购慈铭体检72.22%的股权,随后又以1.53亿元收购了西昌美年等7家公司的相应股权;2018年,美年健康以1.17亿元收购了德阳美年等5家公司的相应股权后,又以3.58亿元收购了武汉美年等14家公司的相应股权;2019年美年健康以3.47亿元收购了西宁美年等19家公司相应股权后,再次以1.28亿元收购了安徽诺一51%股权。
通过一系列收购,美年健康的业绩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2016年至2018年,其净利润分别为4.52亿元、6.14亿元和8.21亿元,远超爱康国宾,坐稳了民营体检行业的头把交椅。
截至目前,美年健康的门店数量是爱康国宾的三倍之多,且规模差距仍在不断拉大,而错失三年黄金发展期的爱康国宾元气大伤,再想反超美年健康已非易事,复兴之路充满挑战。
面临多重挑战
尽管背靠阿里巴巴,但爱康国宾依旧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在体检市场上,公立医院一直稳稳占据着主导地位。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公立医院在体检市场中占据了70.8%的份额,远高于民营体检机构21.5%的市场份额。公立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在诊断准确性和医疗技术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而爱康国宾等民营体检机构虽然发展迅速,但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依旧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此外,民营体检机构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价格、服务、品牌等方面难以拉开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各大民营体检机构更倾向于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和套餐,大打价格战。
与公立医院相比,爱康国宾在获取客户资源方面面临困境;与美年健康相比,爱康国宾在门店数量上存在明显差距,这使得其处境艰难。
其次是重资产模式挤压利润空间。民营体检机构的运营成本普遍高昂,主要包括租金、设备采购、人员薪酬等方面。比如爱康国宾曾披露,2016财年其员工同比增加3266人,对应工资和福利增加1650万美元,到了2017财年员工总数为15918人,同比增加1117人,对应工资和福利增加至2220万美元。此前,美年健康也披露,一家面积为2000至3000平方米的体检中心,初始投资约为2200万元至2600万元,其中彩超、内窥镜、红外线成像等医疗设备采购成本约1000万元。
可见,爱康国宾在扩张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开设新的体检中心、招募人员以及购置设备,如果再加上折旧与摊销等,难免会导致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最后是行业监管日趋严格。目前,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对体检行业的监管力度正不断加大,比如2024年,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要求跨部门联合监督执法,严厉打击医疗执业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健康体检被纳入重点整治领域。行业监管趋严虽然有助于体检行业长期健康发展,但对于屡屡引发负面舆论事件的爱康国宾而言,意味着更高的合规成本和运营压力。
深陷信任危机
专业的检查、清晰的报告解读、良好的服务体验是消费者对于民营体检机构的基本诉求,但爱康国宾却多次因漏诊、误诊等问题而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
比如2024年10月,南京爱康国宾门诊部因在诊疗活动中涉嫌违反医疗法律法规被投诉。事情的起因是南京市民李先生在爱康国宾体检中心被建议洗牙并拔除智齿,但在拔完牙后,李先生被要求补签《知情同意书》。李先生对此进行了投诉,南京市鼓楼区卫健委随即展开调查,最终对南京爱康国宾门诊部作出处以警告并罚款14000元的行政处罚。
事实上,爱康国宾已经不止一次陷入信任危机。在黑猫投诉上,有消费者投诉称,在爱康国宾体检时被查出患有某种疾病,体检报告建议进一步治疗,然而前往三甲医院复查后,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身体并无大碍。爱康国宾的误诊案例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更是数不胜数,不少消费者直言,误诊行为不仅让消费者承受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还可能导致消费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不仅如此,爱康国宾还屡屡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2024年3月,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北京爱康国宾西内门诊部在开展体检服务过程中存在未按照其经营场所标示的市场价或原价进行交易的行为,提供服务不按规定的内容和方式明码标价,被处以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并责令其改正上述违法行为;
2025年3月,上海市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处罚决定书显示,消费者在上海爱康国宾外之滩门诊部有限公司进行Airdoc智能眼底扫描项目检查,但体检报告中没有该项目的相关内容,因存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安全措施不健全行为,被处罚2万元。
频繁引发负面舆论事件,对爱康国宾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不容忽视的是,体检是建立在极强的专业信任基础上,一旦这种信任被破坏,重建成本极高而速度极慢,而爱康国宾正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
随着爱康国宾深陷信任危机的泥潭,其市场竞争力也将受到严重削弱。目前,爱康国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挑战,如何重拾消费者信心,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